在职业教育蓬勃发展的今天,安康育英中等职业学校以其鲜明的“接地气”办学理念,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。这所位于秦巴山区的职业学校,深刻理解区域经济与人才需求,将“接地气”作为办学的核心导向,不仅让学生学有所成,更让教育服务地方发展。
所谓“接地气”,首先体现在专业设置上。学校紧密围绕安康市的产业布局,开设了现代农业技术、旅游服务与管理、电子商务等专业。这些专业不仅与当地资源禀赋高度契合,还直面就业市场的需求。例如,结合安康富硒茶、魔芋等特产,学校在农业技术专业中强化农产品深加工技能培训;依托陕南生态旅游资源,旅游专业注重导游服务与景区管理实操教学。这种“量身定制”的专业体系,确保了学生毕业后能快速融入本地企业,甚至带动家庭创业。
“接地气”贯穿于教学模式。学校摒弃“黑板上种田”的传统理论灌输,大力推行“校企合作、工学结合”。与本地龙头企业共建实训基地,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参与真实生产项目。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帮助农户直播带货,数控技术专业学生进入工厂顶岗实习——这种“在做中学”的方式,不仅提升了技能熟练度,更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认同感。同时,学校邀请行业能手担任兼职教师,将最新工艺和经验带进课堂,使教学内容始终与行业前沿同步。
更重要的是,学校将“接地气”延伸至育人全程。针对学生多数来自农村的特点,学校强化了励志教育和生涯规划,通过优秀毕业生返乡创业的典型案例,激发学生建设家乡的热情。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,学校通过减免学费、提供勤工俭学岗位等方式,确保“一个都不掉队”。这种有温度的教育,让职业学校成为改变命运的平台。
如今,安康育英中等职业学校已成为秦巴山区职业教育的一张名片。其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8%以上,其中超过七成选择在省内就业,为地方产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。而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,学校正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,拓展社区培训服务,让“接地气”的职教模式惠及更多群体。
安康育英中等职业学校的实践表明:职业教育唯有扎根大地、服务民生,才能真正彰显其价值。这所“接地气”的学校,不仅培养了数以千计的技术技能人才,更探索出了一条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共生共荣的发展路径,为同类院校提供了宝贵借鉴。